社評 || 改革開放成就了中國汽車今天的樣子
發布日期:2023-12-20 16:40:52
45年前的12月18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改革開放的大幕由此揭開。毫無疑問,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從1978年到2023年,45年間,在改革開放的生動實踐中,中國一路披荊斬棘、奮楫篤行;歷經波瀾壯闊,成就氣象萬千,收獲累累碩果,鑄就斐然成績。千帆過盡,改革開放的偉力創造并見證著一個個中國奇跡、時代奇跡: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正在東方崛起,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國之路也越拓越寬;中國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日漸增強,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重要經濟體,是促進世界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全球治理的積極參與者和推動者。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在改革開放的洪流中,中國汽車產業的飛速發展與社會經濟同頻共振。因改革開放而興、由改革開放而盛的中國汽車產業,走出了一條驚艷全球的由小到大、由弱漸強的蝶變軌跡,成為改革開放永續實踐、永續創新、永續前行的成功典范和縮影。改革開放成就了中國汽車今天的樣子。無論是對內改革還是對外開放,中國汽車產業都是永續實踐、勇立潮頭的“弄潮兒”。45年來,在順應改革開放形勢和產業發展需求過程中,汽車產業因時制宜,出臺了一系列簡政放權、放管服結合的政策,并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充分激發和釋放產業、企業及市場的創新活力和內生發展動力;在對外開放層面,汽車行業已于2022年率先全面放開外資股比限制,成為建設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先鋒。得益于改革開放的實踐,中外車企在日漸緊密的開放合作中互利共贏;得益于改革開放的實踐,中國汽車的全球影響力持續擴大、競爭力不斷增強,汽車尤其是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出口量持續攀升;得益于改革開放的實踐,中外車企、中外汽車產業的聯動合作也更廣泛、更深入,中方企業越來越多地成為主導和主角,汽車相關技術和標準輸出屢見不鮮;得益于改革開放的實踐,中國汽車產業正加速駛向全球汽車舞臺的中央,中國不僅是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還是全球汽車生產網絡中領先的智能制造標桿,更是全球汽車產業重要的技術研發和創新基地。改革開放鑄就了中國汽車的創新力。從“引進來”到“走出去”,中國汽車產業實現了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到獨立創新的進化與躍升。45年來,從產品到品牌,從技術到服務,從整車到零部件,從本土產業鏈到全球供應鏈,中國汽車憑借持之以恒的開放創新,實現了自主創新核心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在電動化、智能化領域,自主品牌汽車、自主研發技術漸露鋒芒,在全球汽車產業轉型中實現局部引領;45年來,依托開放創新,中國汽車產業逐步打造出了更安全、更綠色、更具韌性的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為全球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貢獻了“中國方案”。創新的腳步不止于此,在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化中,中國汽車產業圍繞體制、模式、營銷、服務等一系列創新仍在繼續。改革開放,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必須堅持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在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中,改革開放被賦予了更多新使命。新時代下的改革,不是無關痛癢的緩改小改,而是為高質量發展掃清障礙、直指要害的快改深改;新時代下的改革,也不是形同虛設的虛改假改,而是敢于打破禁錮、“大動筋骨、觸及靈魂”的真改狠改。同樣,新時代下的對外開放,也必將更全面、更徹底、更務實,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增強中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正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面向未來,中國汽車產業將繼續以更高層次的發展格局、發展定位、發展目標,以更加堅定的自信投身改革開放,堅持開放創新,繼續深度參與全球化進程,深度融入全球價值鏈、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與全球汽車產業共榮共生,繼續提升對全球資源的整合能力以及中國汽車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以持續增強的創新力向汽車強國邁進,同時也為全球汽車產業的變革與升級貢獻更多“中國智慧”。這是新時代改革開放賦予中國汽車產業的責任與擔當。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不可逆,改革開放的腳步不會停滯。加速駛向新時代、新征程的中國汽車產業,必將在改革開放中繼續前行,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努力譜寫中國汽車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繪就中國式現代化新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