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四小龍”盡攬自動駕駛

      發布日期:2025-02-20 15:09:03


      2月12日晚,力帆科技發布公告,宣布公司名稱由“力帆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重慶千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千里科技”)。而在公司名稱變更前的2024年11月,力帆科技迎來高層更迭,曠視科技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印奇接替周宗成擔任董事長。

      印奇履新,讓曠視科技被越來越多的汽車行業人士所知曉。人工智能浪潮翻涌,智駕已成“兵家必爭之地”。由此,越來越多的AI企業跨界而來。被業界稱為“AI四小龍”的曠視科技、商湯科技、云從科技和依圖科技不約而同將目光聚焦自動駕駛。無論力帆科技更名千里科技的立志“重生”,還是曠視科技與吉利汽車的新一輪合作,又或者商湯科技等加速智駕布局,都預示著自動駕駛領域即將迎來一場由AI技術驅動的變革,為智能出行帶來更多可能。

      01

      深度布局加速AI上車

      頂著“AI四小龍”的光環,曠視科技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布局自然備受關注。記者了解到,早在2018年,曠視科技就曾創立智能駕駛團隊,并展示車載AI視覺解決方案;2023年,曠視科技發布智駕方案,并拿到吉利定點采購資格,開始與吉利產生交集,同年正式發布3種不同配置的量產智駕方案,全部面向L2+自動駕駛。

      時間來到2024年,曠視科技憑借AI上車的腳步明顯加快。去年7月,重慶兩江新區與吉利汽車集團、曠視科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三方將依托重慶制造業基礎和產業優勢,結合曠視科技在AI領域關鍵核心技術,以及吉利汽車整車研發、制造優勢,共同建設智行開放平臺,構建“AI+車+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模式,打造新質生產力標桿項目。

      印奇入主力帆科技,被業內認為是曠視科技布局智能汽車行業的一次突破。近期,據媒體報道,曠視科技旗下的邁馳智行將與吉利汽車、路特斯在智能駕駛領域展開新合作。而曠視科技將主導此次合作,并由路特斯機器人及吉利汽車研究院抽調研發資源注入,合作很可能以合資公司的形式落地。

      印奇表示,新的一年,千里科技將全力以赴擁抱智能化變革浪潮,圍繞“AI+車”的目標加快業務升級步伐,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競爭力,全面增進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領域的研發實力,持續推動生態資源整合,促進AI科技與高端制造的融合,實現產品創新和商業模式的全面升級。

      據悉,曠視科技目前正在研發下一代貫通感知、決策和規控的一段式端到端系統。另有知情人士透露稱,曠視科技對如何操盤千里科技已形成一些思考,一是考慮引入AI概念造車,即讓曠視科技的AI技術上車;二是未來可能基于千里科技旗下睿藍汽車打造Robotaxi,相關信息可能在2025年上半年或年中公布。

      “曠視科技的這一系列動作,反映出其對汽車產業逐步深入布局的努力與信心。”某自動駕駛公司高級技術專家林亮(化名)對記者表示,自動駕駛是未來汽車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曠視科技憑借其在AI領域的技術優勢,有望在自動駕駛領域占據一席之地,通過與吉利等汽車巨頭的深度合作,獲取大量的實際道路測試數據,進一步優化其自動駕駛技術,形成企業創新發展的良性循環。

      02

      “白盒交付”深化整零合作

      商湯科技在自動駕駛領域同樣動作頻頻,而且更早一步闖出了知名度,其最新布局主要圍繞智能汽車品牌“絕影”展開。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商湯科技重磅發布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獨立新品牌“絕影”。去年11月,2024“絕影實力AI DAY”舉行,商湯絕影全面展示了“駕-艙-云”三位一體的通用人工智能(AGI)產品體系與戰略布局,發布涵蓋高速、城區以及泊車等全場景的高階智駕、端到端智駕等絕影量產智駕產品體系,同時全新升級行業標桿級別的“開悟”世界模型。發布會上,商湯絕影還正式宣布與大卓智能、東風汽車等合作伙伴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高階智駕量產、端到端量產、AI云服務、AI大模型等領域開展全方位的深度合作。據介紹,商湯絕影的智駕方案,已量產交付廣汽埃安、一汽紅旗等3家車企6款車型;該公司已與超30家國內外車企達成合作,覆蓋100余款車型,預計至2024年底,量產交付累計將突破350萬輛。商湯絕影的座艙AI大模型產品已上車小米SU7、LEVC L380等車型。

      值得一提的是,在與車企的合作模式上,商湯絕影一直強調“白盒交付”。“白盒交付”,相當于算法團隊直接供車企調用。不少智駕公司通常擔心團隊被挖,核心算法被車企學去。有報道稱,甚至一些頭部智駕供應商也曾因拒絕車企的“白盒交付”需求,錯失大客戶定點。商湯絕影相關人士曾向媒體透露:“敢于交付‘白盒交付’的核心原因,是雙方合作基于算力。我們可以向車企提供全棧算法,最終目的是建立數據閉環體系,把云端算力用起來,模型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強。”

      林亮認為,商湯絕影強調的“白盒交付”模式,雖然存在一定風險,但其開放程度更高,有助于車企根據自身需求進行二次開發,實現差異化設計。這種合作模式不僅能夠促進供應商與車企之間的深度合作,也可為自動駕駛系統的共同研發和優化提供更多可能性。

      03

      能力泛化賦能新生態構筑

      “AI四小龍”之一的云從科技布局了“智能網聯汽車的智能中樞-人車路協同平臺”和“車路城一體化解決方案”。云從科技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曾表示,車路云和車內硬軟件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在一些場景中已進入落地應用階段,并且正在與行業合作伙伴緊密協作,推動更多的試驗和試點項目,以確保技術的成熟度和市場的接受度。未來,公司將繼續深化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布局,通過與汽車制造商、道路基礎設施公司深度合作,推動智能駕駛技術在更多場景中的落地,打造“車路城”數字底座,提升城市治理和社會服務能力。

      另據早前的報道,在2021年對外公布終止科創板IPO后,依圖科技瞄準了投資火熱的自動駕駛賽道,設立依行科技(現更名為上海依行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辦公地點在上海張江微電子港。依行科技將專注于端到端的自動駕駛系統的研發,致力于將傳感器、AI算法、芯片和機械控制技術相結合,開發包括車載傳感器、車載計算芯片、自動駕駛算法和軟件系統。不過,目前依圖科技發展自動駕駛的最新情況并不為外人所知。

      “人工智能企業在其他行業及領域取得的成功經驗,有助于拓展智慧交通和智能網聯自動駕駛應用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中國科學院雄安創新研究院研究員、認知智能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黃武陵告訴記者,除了完成“駕駛”任務之外,自動駕駛還會更多地與人、與他車、與基礎設施、與業務及服務的智能交互,實現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慧交通應用等。這其中需要不同的市場參與者,從不同角度進行功能研發與拓展。

      黃武陵進一步表示,自動駕駛是AI應用的一個細分領域,由于關系到人身安全,對系統和算法有著極高的要求,主要研發企業已在該領域深耕多年,積累海量的數據和豐富的應用落地經驗。AI企業可以充分發揮自有能力建設,在前述的智能網聯汽車應用開發,自動駕駛智能化提升等增量領域進行研發,充分利用現階段技術進展,特別是大模型能力,開展各類智能應用。

      如今,自動駕駛市場競爭愈加激烈,無論科技公司、零部件供應商還是整車企業均在更大力度的布局,以期在這一領域取得突破。在林亮看來,相比于科技巨頭和傳統車企,“AI四小龍”沒有龐大的組織架構和煩瑣的決策流程,能夠更敏銳地捕捉市場機遇,并迅速推出創新解決方案。同時,它們在AI領域表現出了較優的實力,這些技術積累也為它們在自動駕駛領域的跨界提供了基礎。眾多因素共同構成了AI公司在市場競爭中的獨特優勢,也讓業內對它們的表現有一定期待。不過,自動駕駛的發展并非一片坦途,技術的快速迭代、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以及政策法規的逐步完善都對參與者提出了更高要求。無論是“AI四小龍”或者其他AI企業,在智能汽車領域的每一步布局都需精準把握市場脈搏,既要保持技術創新的前沿性,又要確保商業化落地的可行性。

      本文來源于中國汽車報  作者:趙玲玲 編輯:龐國霞 版式:王琨

      久久国产欧美日韩精品_日日碰夜夜爽亚洲欧美_欧美自慰精品一区二区_久久SE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阿v天堂2019国产 | 思思久久国产精品丝袜 |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污污污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首页 | 中文字制服丝袜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