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由生態環境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9部門聯合編制的《關于進一步優化機動車環境監管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發布,對機動車、特別是貨車排放問題的監管做出了更加嚴格的規定。
《意見》明確,將試行貨車差異化定期排放檢驗制度。對于總質量3.5噸以上柴油貨車,配置遠程排放管理車載終端并按要求報送相關數據;將貨車抽查納入日常監管和執法檢查計劃。重點檢查不正常使用污染控制裝置、不正常運行車載排放診斷系統、擅自改裝污染控制裝置、冒黑煙等問題;強化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準入管理,對違法情節嚴重的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將依法取消檢驗資格;加快修訂機動車國六排放標準;研究制訂在用車OBD檢測方法等。
推動合規達標和污染減排

《意見》的出臺是對我國機動車污染治理短板的系統性回應,通過科技賦能、全鏈條監管和跨部門協同,推動環境監管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預防”。相較于以往政策,其核心突破在于整合技術手段與制度設計,構建起覆蓋更廣、責任更嚴、協同更強的治理體系。
今年2月24日,在生態環境部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李天威表示,“十四五”以來,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移動源的影響日益凸顯。監測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汽車保有量3.36億輛,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是462.8萬噸,其中柴油車氮氧化物的排放占80%以上。
“當下和今后一個時期,抓住移動源這個牛鼻子十分迫切,也非常必要?!崩钐焱治稣f,從排放總量看,移動源是我國大氣污染物排放的重要來源,在北京、上海、濟南、杭州、廣州、深圳、成都這些人口密集的城市,移動源已經是污染物首要的排放來源。
全面破解監管難點、痛點

當前,我國現行機動車環境監管體系存在區域標準不統一、檢測技術滯后、監管鏈條不完整等“三不均衡”問題,亟需通過制度創新和技術升級加以破解。此次《意見》的發布,首先是打破了區域壁壘,強化協同治理?!兑庖姟访鞔_指出,要實現各部門各層級數據共享,優化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監管平臺功能,加快跨行政區排放檢驗結果互聯互通,實現機動車行政檢查和處罰記錄信息全國互聯互認。《意見》還強調要加強多部門協同聯動,建立健全執法聯動、案件移交、源頭追溯等工作機制,這些措施將推動形成“全國一盤棋”的治理格局。

其次在技術升級上,《意見》從“末端檢測”轉向“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出了構建“生產-銷售-使用-淘汰”全鏈條監管體系。比如在前端嚴控方面提高新車排放標準,推動車載診斷系統(OBD)實時監控全覆蓋;在中端優化方面推廣遙感監測、大數據平臺等非接觸式檢測技術,實現道路實際排放動態監管;在末端淘汰方面通過推進符合條件的國四及以下排放標準老舊營運貨車和燃油乘用車的報廢更新等政策加速老舊車輛退出,這一轉變將監管重心從“事后處罰”前移至“過程防控”,顯著提升治理效能。

并且在技術手段上也從人工抽檢轉向數智化監管。天津大學教授姚春德表示,早期政策依賴人工路檢和定期上線檢測,效率低且易被規避。此次《意見》整合遙感監測、OBD遠程監控、車載終端實時數據傳輸等技術,實現“秒級檢測”和非現場執法,大幅減少監管盲區。
特別是針對機動車檢測機構數據造假、作弊裝置泛濫等問題,《意見》提出要進一步加強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監管,依法查處偽造檢驗數據、出具虛假檢驗報告等違法行為。建立違法機構退出機制等措施,從源頭遏制造假行為,這都將有效規范市場行為,打擊灰色產業鏈。
為產業升級和綠色運輸注入新動力

《意見》明確,將完善機動車環境管理政策標準體系。細化明確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資質認定評審技術要求。加快修訂機動車國六排放標準,加嚴車輛數據管理和污染控制裝置性能要求。研究制訂在用車OBD檢測方法,加強OBD讀取設備性能和篡改識別功能。

“《意見》從一定程度上對柴油貨車進一步收窄,進而為新能源商用車發展帶來了諸多積極影響,將全面加速商用車新能源化的進程。”姚春德說。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產銷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新能源商用車國內銷量53.2萬輛,同比增長28.9%,占商用車國內總銷量比例為17.9%,新能源滲透率不斷提升。
今年一季度,新能源商用車銷量持續增長,滲透率持續提升。數據顯示,一季度,新能源商用車國內銷量14.9萬輛,同比增長48.6%。新能源商用車國內銷量占商用車國內銷量比例為18.4%。其中,換電重卡在港口、礦區等場景加速替代燃油車;新能源客車銷量也呈現增長態勢,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政策效應顯現。
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城市交通與現代物流研究所副所長甘家華也表示,城市物流配送及短倒運輸等優先發展場景中,新能源化發展正從 “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轉變。在“十五五”交通運輸規劃中,新能源貨車推廣仍是交通減碳核心任務。
整體而言,在“雙碳”戰略框架下,《意見》的出臺,既是對《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持續深化,也是落實《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重要舉措,旨在通過政策引導加速新能源車普及和傳統燃油車清潔化改造,通過構建科學、精準、高效的現代化監管體系,以機動車治理為突破口,探索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協同共進的新路徑。
本文來源于中國汽車報 文:姚會法 編輯:薛亞培 版式:李沛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