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地時間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一系列新關稅政策“靴子落地”。美國白宮當日發表聲明稱,特朗普宣布國家緊急狀態,以提高美國的競爭優勢,保護美國主權,并加強美國國家和經濟安全。按照該聲明,特朗普將對所有國家征收10%的“基準關稅”,該關稅于4月5日生效;對美國貿易逆差最大的國家征收個性化的更高“對等關稅”,于4月9日生效。此外,對所有進口汽車加征25%的關稅,于4月3日生效。面對美國的“關稅大棒”,中國、加拿大、巴西等國已迅速宣布將采取反制措施,其他國家和地區也陸續跟上。
加征25%進口汽車關稅
整車、零部件“一網打盡”

除了10%的“基準關稅”,部分國家和地區面臨更高的稅率。特朗普所展示的“對等關稅”圖表顯示,對中國的“對等關稅”為34%,對歐盟20%,對英國10%,對瑞士31%,對印度26%,對韓國25%,對日本24%,對泰國36%,對越南46%,對柬埔寨49%……另外,對符合《美墨加協定》的加墨商品繼續豁免關稅。但一些商品不受“對等關稅”的約束,其中就包括汽車、鋼鋁等。
據悉,汽車關稅將涵蓋汽車、輕型卡車、發動機、變速器、鋰離子電池以及輪胎、減震器和火花塞電線等較小的零部件。根據相關公告,美國從4月3日起對進口汽車加征25%的關稅,進口汽車零部件將從《聯邦公報》通知中指定的日期起開始加征25%的關稅,該日期不會遲于2025年5月3日。也就是說,進口汽車零部件將最多有1個月的豁免期。根據白宮文件中的描述,最新25%的汽車關稅是在已有關稅基礎上加征的。
另外,針對符合《美墨加協定》標準的進口汽車,進口商將有認證機會,產品中的非美國原產部分價值將被征收25%關稅。至于符合《美墨加協定》標準的進口汽車零部件將暫時免征關稅,待美方建立針對非美國原產部分的征稅機制后再進行調整。
可以看到,特朗普所提議的進口關稅,不只是針對整車,也涉及關鍵零部件,打擊面非常廣。就像加拿大總理卡尼所說,一般而言,汽車零部件在最終組裝前需要經過6次跨境運輸,高額關稅將使汽車供應鏈變得極其脆弱。
在特朗普宣布加征汽車關稅后,法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法雷奧表示,該公司無法繼續消化由于關稅而增加的成本壓力。法雷奧一名發言人回應道:“鑒于當前美國關稅政策的影響,我們不得不采取相應的措施,對產品價格進行調整。”
美國智庫機構外交關系委員會(CFR)高級研究員、經濟學家布拉德·塞策認為,汽車關稅將使得外國汽車制造商在美國本土的生產和運營變得更加復雜。
波及范圍廣
多國迅速提出反制

雖然美國對符合《美墨加協定》的加墨商品繼續豁免關稅,但汽車、鋼鐵等特殊商品不在豁免之列。
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銷售的新車中,僅有一半是在美國制造,另外50%來自進口。在進口至美國的汽車中,大約一半來自墨西哥和加拿大,另外一半來自日本、韓國、德國等國。從金額來看,2024年美國進口最多的是來自墨西哥的汽車及零部件產品,其次依次是歐盟、加拿大、日本、韓國等。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去年美國進口了約800萬輛新乘用車和輕型卡車,總價值超過2400億美元。
毫無疑問,汽車關稅生效,墨西哥、加拿大、歐盟、日本、韓國等美國盟友將遭受最嚴重的沖擊,尤其是墨西哥和加拿大。根據標準普爾的數據,2024年墨西哥共制造了400萬輛汽車,其中61%出口至美國;加拿大制造了130萬輛汽車,其中86%出口至美國。另外,根據美國智庫卡托研究所的分析,墨西哥和加拿大在美國進口汽車零部件中的份額幾乎與整車相同。
加拿大總理卡尼日前表示,特朗普的全面關稅政策將從根本上改變全球貿易體系,該政策將對美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加拿大將采取反制措施。此外,卡尼此前還承諾,將設立一項20億加元的“戰略應對基金”,以支持加拿大汽車制造業,并強化受到美國關稅威脅的供應鏈體系。墨西哥總統辛鮑姆表示,美國的加征關稅政策將對世界經濟產生負面影響,墨西哥將采取措施保護本國人民和就業。
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若從價值來看,歐洲是美國第二大進口汽車來源地。美國的汽車關稅生效,將使歐洲汽車制造商勢受到不小的沖擊。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歐盟有強有力的反制計劃,必要時將反擊美國關稅政策。馮德萊恩還表示,美國廣泛加征關稅只會讓國際貿易狀況變得更加糟糕。
德國總理朔爾茨表示,自由貿易是全球繁榮的基石,但美國總統特朗普推行的保護主義政策正使其面臨嚴峻挑戰,歐盟將繼續果斷應對。“貿易戰沒有真正的贏家,只會損害所有參與方的利益,包括美國自身。”他強調。法國總統馬克龍則指出,加征關稅不是一個好主意,實施關稅政策將破壞全球供應鏈,短期內會引發通脹并導致失業,歐洲必將采取對等反制措施以維護自身權益。
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特朗普政府對汽車進口征收25%的關稅將對日本經濟產生非常大的沖擊,他承諾將采取全面措施保護當地就業。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官安德根則表示,美國汽車關稅生效,將給韓國汽車行業帶來相當大的損失,政府將制定緊急應對措施。
當地時間4月2日,巴西國會批準了一項法案,允許政府對貿易壁壘做出回應。此外,泰國等一些向美國出口汽車零部件較多的國家也表示強烈不滿。
至于中國,雖然整車出口美國規模較小,但零部件出口額達150億至200億美元,其中鋰離子蓄電池占比較高。以通用汽車、福特為例,其北美車型中30%的零部件來自中國供應鏈。更重要的是,墨西哥是中國對美汽車及零部件出口的重要中轉地。2024年中國對墨西哥出口汽車45萬輛,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墨轉口組裝后通過《美墨加協定》免稅進入美國市場。但在新關稅政策下,這部分車輛和零部件也面臨額外關稅,對轉口貿易影響很大。
新車、二手車全面漲價
平價車型“首當其沖”

毫無疑問,汽車關稅將推高美國汽車售價,不管是新車、二手車,還是汽車保險和維修費用。
美國汽車研究中心稱,由于美國汽車行業嚴重依賴進口零部件,預計汽車關稅將使美國消費者的購車成本高出數千美元,在打擊新車銷售的同時導致一些汽車工人失業。美國經濟咨詢公司安德森經濟集團則警告稱,汽車關稅將推高美國本地的汽車制造成本,每輛車的成本將增加3500美元到1.2萬美元。
摩根士丹利在最新的研報中指出,由于汽車關稅影響范圍廣泛,如果車企完全轉嫁關稅,那么進口汽車價格的潛在漲幅將在19%~22%之間;另外,由于進口零部件價格上漲,美國本土制造汽車的價格將上漲2%~5%。綜合考慮上述因素,加征汽車關稅意味著美國平均新車價格將整體上漲10%~12%。
隨著新車價格的上漲,美國消費者可能會轉向價格相對便宜的二手車,最終推高二手車的價格。而二手車和汽車零部件價格的上漲,往往會導致汽車保險的成本上升,“牽一發而動全身”說的正是這個道理。美國愛德蒙茲汽車網站分析師杰西卡·考德威爾指出:“許多汽車零部件依賴全球采購,汽車關稅將推高車主維修成本和經銷商的車輛翻新成本。而且,如果事故車輛要依賴進口零部件,維修費用勢必會增加,保險費率也會水漲船高。”
美國豪華車細分市場可能會受到較大的影響,因為很多豪華品牌的汽車來自進口。例如,法拉利近日表示,計劃將部分車型在美國的售價提高至多10%,以應對關稅影響。據悉,美國是法拉利在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2024年其在美國的銷量同比增長6%,達到3452輛。值得注意的是,該品牌所有車型均產自意大利北部馬拉內羅工廠。
奧迪方面近日也表示,品牌正在考慮是否通過漲價將部分美國進口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并透露將于今年決定是否在北美啟動本土化生產。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豪華品牌黏性較強,漲價帶來的沖擊可能要明顯小于大眾化品牌,因為后者的潛在客戶對價格更加敏感。
美國汽車行業分析師認為,汽車關稅對美國平價車型影響更大,因為通用汽車、福特、現代、本田等品牌在美國銷售的平價車型大部分都在美國境外生產。美國考克斯汽車咨詢公司指出,目前美國市場上約有20款車型售價低于3萬美元,其中半數以上將受到汽車關稅政策的嚴重沖擊。日前,現代汽車北美分公司告訴其美國經銷商,或將提高現代汽車產品在美批發銷售價格。
特斯拉本土化率最高
但“并非毫發無損”

3月27日,在特朗普宣布將加征汽車關稅的次日,美股三大指數再次收跌,汽車產業鏈成為“重災區”。其中,通用汽車股價大跌7.36%、福特收跌3.88%、零部件巨頭安道拓重挫10.47%。
不過,在競爭對手股價大跌的同時,特斯拉股價卻逆勢上漲1.7%。這主要是因為特斯拉在美國銷售的汽車100%在本地生產,在加征汽車關稅的大背景下,相比其他汽車品牌更有優勢。由于無需支付整車進口關稅,特斯拉在定價上更有回旋余地。
另外,Rivian在美國銷售的汽車也是100%在當地生產。福特在美國銷售的汽車本土化率為77%,本田為65%,Stellantis集團為57%,斯巴魯為56%,日產與通用汽車均為52%,豐田為48%,寶馬為48%,梅賽德斯-奔馳為43%,現代起亞為33%,大眾為21%,馬自達為19%,沃爾沃為13%。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車企在美國的本土化率,衡量標準僅是整車在美國本土組裝生產,并不涉及汽車零部件的來源。
另據美國知名汽車網站Cars.com發布的2024年“美國制造指數”(AMI)榜單,特斯拉Model Y再次排名第一。據悉,AMI指數根據汽車在美國的本土化程度進行排名。車輛最終組裝地、北美產零部件的使用比例、車輛發動機原產地、車輛變速器原產地、制造過程中雇用美國工人比例,是影響排名的五大關鍵因素。如果按品牌來劃分,特斯拉也是“美國制造指數”得分最高的汽車品牌。
近日,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在社交媒體X上發文稱:“需要指出的是,特斯拉并非毫發無損。新關稅政策對特斯拉的影響仍然很大。”在此之前,特朗普曾透露,在汽車關稅問題上,其重要顧問馬斯克并未提出建議,“因為他可能存在利益沖突”。而馬斯克稱,特斯拉在美國制造并銷售的汽車含有25%~40%的國外零部件,從5月起這些零部件被征稅仍然會導致成本上升。據悉,特斯拉和其他汽車制造商通常會從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國等國的供應商處采購前照燈、汽車玻璃、剎車部件、車身面板、懸掛部件等。
此前,特斯拉公司曾致信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警告美國政府的高額關稅政策可能使特斯拉淪為針對美國的報復性關稅的目標。“過高的關稅將推高美國必要進口商品的成本。此外,貿易爭端還將面臨報復性措施,造成美國出口電動汽車的關稅增加。而且,即使車企推進供應鏈本地化,在美國境內采購某些零部件仍然非常困難,甚至根本不可能。”該公司表示。
通過關稅威逼制造業回流
或最終落得一場空

顯而易見,特朗普正試圖通過提高關稅,迫使汽車廠商在美國生產汽車,這正是其“制造業回流”政策的關鍵一環。
當地時間3月29日,特朗普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不在乎”汽車制造商因關稅而漲價。對外國制造汽車征收“永久性關稅”將促進美國工廠的發展,他相信此舉將增加美國制造汽車的銷量。特朗普還表示,希望汽車制造商漲價,因為如果他們漲價,人們就會購買美國制造的汽車。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主席費恩對此舉表示歡迎,他說:“特朗普總統的新關稅是全美汽車工人和藍領社區的重大利好,現在責任落在了底特律三巨頭以及大眾等所有汽車制造商的肩上,這些車企必須將更多工作崗位帶回美國。”
相比之下,美國汽車行業機構普遍提出反對意見。美國對外貿易委員會副主席蒂凡尼·史密斯表示:“對進口汽車加征關稅可能損害該行業的競爭力和出口潛力,而汽車行業的成功建立在高度整合的國際供應鏈和市場上。我們敦促美國政府聚焦美國汽車行業競爭力,優先為在本土生產出口車輛的汽車企業開拓市場機遇。”
在特朗普官宣汽車關稅政策前夕,現代汽車集團宣布,從2025年到2028年,其將在美國投資210億美元,聚焦擴大制造能力、推進未來技術發展和加強美國能源基礎設施等戰略重點。特朗普稱,這正是其政府利用關稅向外國制造商施壓,以創造美國就業機會的證明。
不過,更多車企仍處于觀望態度。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大部分車企似乎并未急于將生產轉移至美國,來規避關稅。一是因為特朗普的政策總是朝令夕改,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二是汽車制造作為資本密集型行業,重新布局需要大量投資;最后,新工廠通常需要3年甚至更久才能投產,對于政府換屆后政策銜接的疑慮,也讓汽車廠商傾向于繼續觀望。另外,美國工業基礎設施老化、勞動力成本高企等也是“勸退”因素。總而言之,特朗普通過高額關稅來制造業回流,可能并不會帶來其想要的結果,而是會給全球,包括美國汽車產業鏈帶來的沉重的打擊。分析師普遍認為,關稅會提高物價,抑制經濟增長,增加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風險。
本文來源于中國汽車報 文/編輯:萬瑩 版式:劉曉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