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智駕:
車企與科技企業的重金角力

“智能駕駛”已經成為2025年車市的關鍵詞,也成為資本追逐的熱點。
2月10日,比亞迪在深圳總部舉辦了智能化戰略發布會,正式發布了“全民智駕戰略”,宣布全系車型將搭載高階智能駕駛技術。幾個月前,比亞迪宣布,在智能化的下半場,將投入1000億元,用于發展人工智能和汽車相結合的智能化技術,實現整車全面智能化進階,智駕團隊規模也比2022年膨脹了近50倍。
在2025年度廣東省發展盛會上,小鵬汽車掌舵人何小鵬宣布公司將斥資95億元,全力推進技術創新,其中針對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預計達到45億元,將重點用于自動駕駛技術研發等。小鵬汽車計劃在2025年下半年實現L3級自動駕駛,并啟動內部研發的高性能圖靈芯片的批量生產。
除了車企大手筆投入,智駕相關科技企業也成為資本的寵兒。2月8日,知行汽車與配售代理訂立配售協議,通過配售股份可獲得2.34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23億元)融資。所得款項凈額約2.28億港元,其中60%(約1.37億港元)用于提升高階智駕、駕艙一體解決方案及產品的研發。
對話式人工智能平臺型企業思必馳日前宣布完成5億元融資,基于公司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對話式人機交互平臺和人工智能語音芯片,圍繞“云+芯”進行布局,提供軟硬件結合的人工智能技術與產品服務,加速垂域大模型(DFM-2)與全鏈路對話技術在汽車等領域的規模化落地。
具身智能:
資本逐鹿的新高地


2025年伊始,具身智能賽道繼續得到資本市場的重點關注,包括比亞迪、廣汽、小鵬、長安等在內的諸多車企,以及地平線、速騰聚創等供應鏈企業都在加碼具身智能。
國金證券發布研報稱,具身智能是AI最強應用,而智駕和人形機器人則是具身智能最重要的兩個方向。在電動化之后,智駕和人形機器人為代表的ROBO+賽道將重塑整個汽車產業鏈,成為汽車板塊最強產業趨勢。
在此浪潮下,1月7日,具身智能創業公司智平方(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Pre-A輪戰略融資,融資金額為數億元人民幣。智平方創始人郭彥東曾是小鵬汽車首席科學家與研發高管,且公司已與多家國內外一線車企簽約。
無獨有偶,1月22日,具身智能創業公司維他動力宣布完成近億元人民幣種子輪融資,由地平線、柏睿資本(寧德時代副董事長李平出資創辦的投資機構)等跟投。維他動力于2024年底在北京成立,其創始團隊包括地平線前副總裁、前軟件平臺產品線總裁余軼南、理想汽車前智能駕駛產品總監趙哲倫、地平線前軟件平臺總架構師、智駕創始團隊成員宋巍。
2025年高階智駕滲透率步入爆發式增長,智能駕駛和robotaxi共同驅動大算力芯片、激光雷達、傳感器等賽道高速增長,也促使此類企業受到資本青睞。
國內高端智能SOC芯片設計公司為旌科技近日完成近億元融資,芯片發布近半年就成功拿下國內2個頭部車企的POC項目,預計2025年底量產上車。其堅持“視覺+AI”技術的演進和創新,做大智慧視覺、做強智能駕駛,并將進入快速發展的機器人市場,成為具身機器人“大腦”的主要供應商之一。
零部件固本:
供應鏈的吸金大動作

在全球貿易格局復雜多變的當下,穩定且高效的本土供應鏈構建成為關鍵,核心零部件技術的自主可控夯實著汽車產業的根基,也推動著汽車產業走向更高質量發展,更憑實力吸引著資本的目光。
北交所官網顯示,1月20日,深圳富泰和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申請獲受理,系2025年首單。富泰和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主要從事汽車發動機零部件、汽車底盤零部件、新能源車電驅零部件、家電衛浴零配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致力于國際化布局和全球化競爭戰略。
1月9日消息,比博斯特(上海)汽車電子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完成超3億元B輪融資。公司現已形成智能制動、智能轉向、智能懸架、域控制器等線控底盤全系產品矩陣,致力于引領中國智能底盤核心技術突破與創新,成為世界級汽車底盤系統服務商。本輪融資過后,比博斯特落地并夯實智能制動和智能懸架產品的量產交付,引領智能底盤XYZ三軸的融合發展。
幾乎同時,上海千顧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4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至此已順利完成6輪融資。千顧科技心團隊在線控制動、車輛穩定控制等線控底盤方面有十余年專業經驗,其智能底盤制動產品已成功量產落地超過600萬套。此外,新能源重卡新勢力——速豹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也完成數億元B輪融資;深圳鼎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C輪融資。
還有,固態電池、氫燃料電池風潮正起,資本正在奔向這些熱門的細分賽道。
在2025年汽車產業的關鍵節點,熱錢涌動的各賽道正勾勒未來發展藍圖。隨著資本與技術深度融合,這場雙向奔赴不僅改寫行業格局,還將帶動關聯產業協同發展,讓我們共同期待一場汽車行業的華麗蛻變。
本文來源于中國汽車報 作者:郝文麗 編輯:黃霞 版式:李沛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