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源:汽車與運動
呂彩霞/文 崔凱/圖
實現高動力與低油耗的完美平衡、基于用戶感知的多場景精益化標定策略、NVH超靜音技術的應用、為實現性能提升,對缸蓋材料近200次的嘗試,為嚴格把控質量,針對藍鯨NE1.5T發動機的新技術、新工藝額外增加了30余項驗證試驗……8月25日,由汽車與運動雜志社舉辦的“全擎揭秘,洞見鯨彩”——藍鯨動力技術交流日在京舉行。長安汽車藍鯨NE平臺設計總師李仙對藍鯨新一代NE1.5T發動機的技術講解,不僅讓在座的行業專家看到長安汽車在傳統發動機領域的研發實力和精益求精的態度,也讓我們意識到,技術服務于需求的這種務實的開發理念,已經在中國品牌車企中得到廣泛而深入的踐行。
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許敏連線會議
重視動力與油耗的平衡
在當天的交流會上,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許敏表示,小排量增壓直噴發動機是近些年傳統發動機技術發展的趨勢。長安藍鯨新一代NE1.5T發動機正是在此背景下不斷推陳出新,在聚焦用戶最為關注的動力和油耗指標上應用了眾多主流技術,在動力性、經濟性和排放方面都有搶眼表現。
長安汽車藍鯨NE平臺設計總師李仙對藍鯨新一代NE1.5T發動機的技術
藍鯨動力平臺是長安汽車整合全球資源,基于領先的模塊化頂層設計,歷時四年打造的面向下一代排放、油耗法規標準的全新動力平臺,也是長安汽車“香格里拉”計劃的核心組成部分。全系機型兼容48V、HEV/PHEV、REEV多種設計,而這次藍鯨動力技術交流日的主角——長安藍鯨新一代NE1.5T發動機,就是源于這一平臺。
藍鯨新一代NE1.5T發動機采用了很多新的技術,實現了高動力和低油耗的完美平衡。“在提升動力方面,我們采用了同級別車型中罕見的雙出口集成排氣歧管+雙渦管電控渦輪增壓,使得發動機峰值扭矩達到300N·m,能夠隨時確保動力的澎湃輸出。”李仙介紹,在降低油耗方面,采用全可變排量機油泵,可基于發動機不同負荷工況進行機油壓力的精確調控,實現機油按需供給。智能潤滑系統的采用,則可實現超低摩擦,進而降低油耗。。
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姚春德在當天的試駕現場
這點也得到了專家們的驗證。今年7月,為了全面、深入了解長安藍鯨新一代NE1.5T發動機的性能,由中國著名CRC冠軍車手、中國汽車摩托車運動聯合會教官陳德安,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姚春德和汽車與運動雜志社執行主編馬爽組成的三人試駕團隊,在北京的道路上實地感受了中、德、日三款車在動力性、油耗方面的硬核實力。搭載藍鯨新一代NE1.5T發動機的長安第二代CS75PLUS,不僅在油耗上表現出色,在賽道上的動力性和操控性也得到了冠軍賽車手陳德安的稱贊。姚春德教授還贊許了長安汽車采用的基于用戶感知的多場景精益化標定策略。
“長安第二代CS75 PLUS動力系統的動力性以及響應性值得稱贊,8AT變速器的匹配與邏輯設定也不錯。整車底盤的調校、車身循跡性指向性都有較好表現。”陳德安表示。
中國著名CRC冠軍車手、中國汽車摩托車運動聯合會教官陳德安
重視多場景下用戶體驗
當天的藍鯨動力技術交流日分為兩個環節。上午,專家們花了將近兩個小時試駕了搭載藍鯨新一代NE1.5T發動機的長安第二代CS75PLUS,在高速路、連續爬坡、轉彎的山路等多種復雜路況下充分感受了這款發動機的動力和車輛的操控性。
西南大學智能傳動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教授鄒博文
“藍鯨NE1.5T+8AT這套動力總成秉承了動力性與經濟性平衡的開發理念。”西南大學智能傳動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教授鄒博文表示,從技術看,這款發動機集成了缸內直噴、高壓噴射、高滾流、可變氣門正時、電控PCJ以及全可變排量機油泵等眾多主流科技,可以完美實現這一目標。
汽車與運動雜志社總編輯楊建軍
汽車與運動雜志社總編輯楊建軍則表示,長安第二代CS75PLUS搭載的這套藍鯨最新NE1.5T與愛信8AT的動力組合,在國內同級別車型中比較罕見,138kW的最大功率、300N·m的最大扭矩以及NEDC 6.4L/100km的表現,充分展現出其動力性與經濟性的“雙優”實力,58.9分貝的一米聲壓測試在同級產品中也有著傲人表現。
在下午的技術交流環節,專家們集中聽取來自長安藍鯨NE動力平臺的研發團隊的技術講解,并就一些具體的技術細節,與長安藍鯨動力的研發團隊進行了坦誠交流。
北京理工大學汽車動力性及排放測試國家專業實驗室主任葛蘊珊
“優秀的原始排放和后處理使得這款發動機在排放方面,僅需要單級三元催化就能滿足國六B排放標準。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環境下,傳統發動機仍有發展前景。”北京理工大學汽車動力性及排放測試國家專業實驗室主任葛蘊珊說。
奕森科技創始人、華澗新能源聯合創始人辛軍
“第二代CS75 PLUS在全新NE1.5T發動機的加持下動力表現不輸傳統2.0T機型,動力響應以及傳動系統的標定體現了企業較高的研發設計水準。整車的匹配也讓我們看到了長安造車的豐富經驗與積淀?!鞭壬萍紕撌既恕⑷A澗新能源聯合創始人辛軍表示,從這款發動機上,他也看到了中國自主汽車制造水平的巨大提升。
電動化趨勢下發動機仍大有作為
專家們也十分關注長安汽車在混動項目上的研發進展。長安汽車藍鯨iDD混動項目設計總師余洪,專門為大家介紹了長安藍鯨IDD全域混合動力解決方案。
長安汽車藍鯨iDD混動項目設計總師余洪講解長安汽車的混動方案
“藍鯨iDD混動系統是在汽車電動化大趨勢下,長安香格里拉計劃落地和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的產物,是聚焦用戶痛點,從用戶需求出發開發出的一套混動系統?!庇嗪楸硎荆斍伴L安藍鯨iDD已量產的混動系統選擇的是P2作為其混動技術的路線。其混動系統是由“高性能藍鯨發動機”+“高效率藍鯨電驅變速器”+“超大容量PHEV電池”+“智能控制系統”四部分組成,藍鯨iDD混動系統定位為全域混動解決方案,以用戶需求為出發點,從速度、場景、溫度、時間四大維度,定義了全速域、全場景、全溫域和全時域。
中國汽車報社總編輯桂俊松
“近年來行業內對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的關注越來越多,而發動機領域的技術進步,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中國汽車報社總編輯桂俊松說,藍鯨動力技術交流日這樣的活動,可以讓更多人了解到,在汽車電動化的進程中,汽車發動機技術的發展從沒停止過,相信在未來很長一段事情,不斷求新圖變的發動機技術仍將為汽車行業的節能減排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電氣化是一個廣義的概念,這次與藍鯨動力技術的近距離交流,再次讓我們看到發動機技術在電動化時代與時俱進的創新與努力。如果說搭載藍鯨動力的車型的熱銷,讓我們看到了市場的真實需求,藍鯨動力技術的發展,更讓我們看到在電氣化技術加持下,發動機自身技術提升的方向。
即使混合動力,依舊需要高效清潔的發動機技術和產品,只是發動機的使命從“大而全”變成了更加關注油耗、NVH等核心屬性。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內燃機技術依舊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