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史上最嚴年檢?”“OBD檢驗三次不過老車要強制報廢?”最近,關于OBD檢驗的傳聞在網上引發熱議,讓許多車主感到困惑。到底什么是OBD檢驗?它是否真的成了汽車年檢的“生死線”?
我國的傳統汽車年檢制度從1986年開始,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不斷發展和燃油車在結構上的本質區別,傳統的檢驗方法無法做到對新能源汽車的全面安全檢查。為此,相關部門制定了針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新能源汽車運行安全性能檢驗規程》,并于2025年正式實施。而其中有一項“OBD車載自診斷”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什么是“OBD”
OBD全稱為“On-Board Diagnostics”,中文是“車載自動診斷系統”。這個系統最早誕生于20世紀80年代,由通用汽車推出,首次應用于凱迪拉克Eldorado和Seville等車型上。當時的OBD系統并不像今天這樣全面,它最初只是為了檢驗汽車的排放控制系統。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如今的OBD系統已經大大擴展了功能。除了傳統的排放檢驗,OBD系統還可以檢驗新能源汽車的蓄電池、電驅動電機、電控系統等多個部件,成為現代新能源汽車診斷維修的核心工具。
OBD工作原理
OBD系統主要由數據接口、傳感器和控制單元三部分組成。數據接口就像是電腦的USB接口,作用是連接檢驗設備。不同品牌的汽車,接口位置也有所不同,例如在駕駛員左腳上方附近或副駕駛座位下方,通常為十六針梯形母頭接口。OBD系統的檢驗過程是通過車載傳感器實時采集數據,檢查汽車各個相應部件的運行狀態。
例如,氧傳感器會檢驗排氣中的氧氣含量,溫度傳感器負責監測蓄電池溫度,電流傳感器則監控電池電流。假如在監測過程中出現異常,比如電池出現過度放電或溫度過高,OBD系統檢驗到后會生成故障碼,故障碼會通過OBD接口傳輸到診斷工具,幫助維修人員快速找出問題所在,并及時修復。
解讀新規中OBD檢驗
實際上,早在2019年發布的燃油車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就已經引入了OBD檢驗。而明年即將實施的《新能源汽車運行安全性能檢驗規程》將OBD檢驗進一步擴展到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的檢驗。根據新規,OBD系統將在檢驗過程中監測動力蓄電池的放電時最高溫度、單體蓄電池的最低電壓、動力蓄電池的容量保持率,以及驅動電機和電控系統的安全性。在檢驗過程中,如果檢驗到任何異常,系統會立即報警,并停止檢驗。
對于無法通過OBD接口讀取數據的車輛,檢驗人員會通過查看儀表盤上的報警信息,例如動力蓄電池高溫報警、欠壓報警、驅動電機溫度報警、驅動電機控制器溫度報警、DC變換器溫度報警以及DC變換器狀態報警等,出現這些報警提示時,檢驗結果將判定為“建議維修”。只有在檢驗過程中沒有出現任何報警信號,并且各項數據符合相關標準范圍時,車輛才算檢驗合格。
結語:每一項新產物的誕生,都需要相應的標準和規則來確保其得到更長久的發展。在突飛猛進的新能源時代,我們不僅要關注汽車在各項性能和體驗上的提升,更要把安全性放在首位,只有通過不斷完善的檢測機制,才能為我們帶來更持久、更安心的用車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