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效“內卷” 損人害己

就企業當前是否應“卷”的爭議,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副研究員、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助理、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技術管理分會秘書長劉宗巍表示,競爭本身無過,但“卷”的本質是一種低效、無序的競爭,必須加以防范。在他看來,汽車產業出現“內卷”的原因主要有二。其一,“卷”本身屬于當下社會的一大要素,普遍存在于各行各業之中,汽車行業自然不能幸免。其二,聚焦汽車產業本身,當下產業正處于燃油車向新能源汽車轉變的過程之中,新舊交替之下產能出現結構性失衡,進而引發車企降價等一系列舉措。
劉宗巍指出,持續性內卷導致企業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如今“賠本賺吆喝”在汽車業已然屢見不鮮,對于企業、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尤為不利。此外,若這一現象得不到有效改善,偷工減料、降低標準等不當行為或將涌現,最終損害消費者利益。
過度“內卷”對于行業上下游的傷害如今早已顯露頭角,劉宗巍認為,企業必須圍繞“創新”、“差異化”、“長期主義”三大關鍵詞,依托生態采取針對性措施。另外,盡管生存壓力進一步加大,但企業絕不能放棄在電動化、智能化上的投入,惟有加大、加快投入,才能更早收到回報。

產業革新 技術為先

北汽研究總院黨委書記、院長王磊同樣認為,技術決定未來。“汽車的‘新未來’,更多是汽車新技術的‘新未來’。中國汽車的崛起,實則是中國汽車技術的崛起。”他表示,對于車企而言,必須在堅持用戶為中心的基礎上,不斷推動原創、底層的技術革新,方能在汽車智能化競爭中贏得先機。
在電動化發展上,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研究員、博導,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會士,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動車輛專委會秘書長王麗芳表示,憑借多年努力,我國已走到世界前列,很多技術均已完全具備自主知識產權。其中,在充電性能上,當前搭載800V高壓平臺的車企數量不斷增加,高壓快充滲透率不斷提升,“千伏”高壓架構是實現5~10分鐘快充的必然趨勢。
另外,包含無線充電、機械臂、充電弓、移動自主充電機器人等方面的自動充電技術也在快速發展階段。以北汽為例,其現已掌握無線充電線圈電磁耦合仿真設計、諧振電路硬件設計、整車系統設計及集成等能力,授權無線充電相關專利45項。2022年,北汽針對800V高壓平臺車型在國內率先開發無線充電系統,現有7kW及11kW兩種配置,處于國內領先水平。不過,王麗芳表示,當前自動充電技術的普及很大程度上受到成本的制約,下一步還需行業上下協同合作,進一步壓縮自動充電技術量產成本。
通力合作 共建生態

對此,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教授、博導,北京理工大學電動車輛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秘書長王震坡認為,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不斷增長,電動汽車作為儲能單元進行電網能源調度已成為可能,車網互動的使用模式將在近幾年發生顛覆性變化。其次,在動力電池發展上,固態電池研發加速的同時,智能電池也將迎來全新變化。通過電池內部內置傳感器,原有的能量估計、狀態估計、安全預警等將做出更精準的判斷。
聚焦智能化領域,霍健認為,通用人工智能必將是明確的產業發展趨勢,手機、汽車、機器人將成為三大落地場景。其中,在汽車領域,不僅要關注大模型對汽車產品力的顛覆性作用,更要把大模型變為生產力,關注大模型對汽車營銷、研發、運營等領域的巨大貢獻。
在跨界融合、互聯互通的發展態勢下,技術的快速迭代需要產業上下游企業的協同合作。王磊作為整車企業代表談到,行業生態的終極狀態是“小生態、中生態、大生態”立體交織的網絡生態——車企實現產品及服務的小生態運營,產業實現可持續的中生態發展,社會實現完整的大生態體系建設。
劉宗巍表示,在“新汽車”時代,沒有一家乃至一類企業能夠擁有所有的能力,只有協同合作才能贏得未來。在他看來,整車企業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掌握全部核心技術,而是應當專注于統籌集成能力、關鍵核心技術的自研以及專業化分工,主導產業生態的建設。歸根結底,車企要形成對品牌調性的掌控力、核心技術應用的主導力和生態資源布局及系統的整合能力,最終主導構建專業化分工與協同化發展并進的開放產業生態。
對于產業生態的建設,劉俊峰強調,車企一定是面向合作伙伴與用戶的第一代言人,必須站在對用戶、合作伙伴負責任的角度,需要一個能“拍板”的戰略主導,類似于豐田此前提出的總工程師制度(CE),能夠快速響應市場變化,保證產品迭代節奏,并將軟硬件和數據等領域有效組織起來。
文:張奕雯 編輯:焦玥 版式:趙方婷